•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大爱无国界 温暖相伴点亮童心

藉由经典歌曲〈We Are The World〉,传递跨越界限、互助互爱的力量,鼓励大家相信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带来希望。【摄影:吴崇民】

2024年10月29日,期盼已久的儿童节如期而至!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校方用心安排的庆祝活动。今年,除了让孩子们欢乐过节,还特别安排了与印度苏利普拉政府学校(注1)的连线,共同庆祝这特别的日子,为此次儿童节增添了更深远的意义。

 

学生们一早到校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纷纷穿着来自各种书籍与小说中的角色服装,聚集了《哈利·波特》系列的角色、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人物、《迪士尼》故事书系列以及福尔摩斯等经典角色。

乍看之下,还以为是万圣节的庆祝活动。其实,小学部设置了一个名为“依据书中角色展现自我”的环节,旨在鼓励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模仿自己喜爱角色的服装,还参与分享环节,畅谈他们所选角色的特点、价値观和成长过程。期待学生们从这些角色中得到启发,撷取其积极正面的特质,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参与分站游戏。【摄影:吴崇民】
二年级的学生很专心在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摄影:吴崇民】

今年的儿童节正好落在周二,恰逢学校的周会。小学部主任傅嘉萍在会上介绍了儿童节的起源,追溯至20世纪初,反映出全球对儿童权益和福祉的重视。1920年,土耳其首次设立儿童节,旨在提升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傅嘉萍主任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你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全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她提醒大家,许多国家的孩子并不如我们幸运,因此要将关爱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今天,校方与印度苏利普拉政府学校学生连线,将爱心送往那里,祝大家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儿童节!

五年级的感恩班学生以一场生动的短剧诠释了儿童节的起源,〈We Are The World〉,传递跨越界限、互助互爱的力量,鼓励大家相信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带来希望。活动中特别安排了“竹筒回娘家”的环节;自2020年起,学校便引导孩子们通过投竹筒,将点滴善心汇成爱的力量。本次“让爱传出去--印度”专款捐献,将为印度的贫困儿童送去关爱与希望,把孩子们的善意跨越国界传递到他们的身边。

随后,一年级的孩子们带来充满正能量的儿童歌曲〈快乐天堂〉表演。他们身穿缤纷的服装,搭配活泼可爱的动作,赢得现场欢呼,大家为学弟学妹们加油鼓励。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嚮往,激励孩子们追梦、享受快乐与友谊。

周会完毕后,各班级规划了不同的儿童节分站游戏,同时,通过活动培养自信、收穫快乐与自我认同。一、二年级的游戏围绕 “爱自己”,引导孩子们连结内心。三、四年级的游戏着重培养思维和决策能力。五、六年级通过《Inside Out》主题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帮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做自己,并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一年级的孩子们带来充满正能量的儿童歌曲〈快乐天堂〉表演。【摄影:吴崇民】
两校学生互道“Namaste”问候,现场欢声雷动,热情洋溢,彼此挥手致意,友谊与喜悦瀰漫。【摄影:张凯芬】

◎爱与希望  在此交汇

在与印度苏利普拉政府学校的连线交流中,小学部的学生们双手合掌,齐声说出印度问候语 “Namaste”(注2),向远方的印度学生们致意。当他们听到屛幕另一端的苏利普拉小朋友们也回应“Namaste”时,现场欢声雷动,热情洋溢,彼此挥手致意,友谊与喜悦瀰漫全场。

来到本校学生代表致辞,简要介绍慈济与印度苏利普拉政府学校结缘的起源,并分享上周人文课堂上,同学们精心彩绘祝福卡,为印度小朋友送上眞挚祝福的温馨画面。随后,还播放各班同学准备义卖食物和商品的片段,义卖所得将全数捐助印度,以行动传递爱心与祝福。

苏利普拉政府学校的三位学生代表以印度语分享。首先,苏碧雅(Supriya Kumari )带领大家参观他们的校园,她充满感激地称赞校长的爱心与付出,让学校拥有美丽的花园、整洁的厕所,以及干净的水源。接着,然妮(Ragni)介绍学校槪况,说明目前共有五位老师、三百名学生和八间教室,并特别展示校内仅有的三台电脑。可惜校内停电,室内昏暗,只能依稀看到电脑的轮廓。

在与印度苏利普拉政府学校的连线交流中,学生芯蓓代表分享了同学们因慈济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勤奋和快乐,并感谢慈济教导他们行善行孝的重要性。【摄影:吴崇民】
两校学生在线上默契合作,以手语共同演绎英文版的〈地球的孩子〉。【摄影:张凯芬】

最后,芯蓓(Simple)分享了同学们因慈济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勤奋和快乐,并感谢慈济教导他们行善行孝的重要性。慈济基金会在思龙加村援建了三十六间大爱屋,为困苦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支持。她特别提到,静思语的启发让她开始素食,并深受改变。此外,慈济的师姑师伯还教导了手语歌曲〈地球的孩子〉,并解释其中的深刻意义。

连线尾声,来自两校的学生共同用手语演绎了英文版〈地球的孩子〉。这一刻充满了感动和震撼——尽管相隔数千公里,来自不同国度和文化,却拥有共同的身份:地球的孩子,线上默契合作,呈现出这份美好的表演。表演结束时,印度的孩子们送上了鼓励的手势,本校的学生则回应以“爱的棒棒糖”为他们加油。彼此温暖的祝福与支持跨越了距离,在心灵之间交汇。正如静思语所说,我们要知福、惜福、再造福,让这份爱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延续与发酵。

在本次活动中,人文室的吴嘉珊老师负责与印度方面的联系与协作。她表示,能够在意义深远的儿童节,与在印度的同仁携手合作,她感到非常荣幸。

筹备过程中,校方了解到台湾的实业家已为印度捐赠了鞋子,但当地仍缺少袜子。为此,校方发起募捐活动,鼓励学生为印度的小朋友们捐赠袜子,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让学生体会助人的意义。

活动中,语言差异带来了挑战,现场需即时翻译,且突如其来的断电也一度影响过程。然而,通过与印度的连线,孩子们得以跨越距离,彼此交流,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印度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精神。这次互动不仅让印度的孩子们了解马来西亚有这样一所学校,也触动了我们的学生,使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福气。

六年级毅力班的卢承邑把家中的竹筒带到学校捐零钱。【摄影:颜静婉】
老师播放印度一位小男孩因疾病肚子胀鼓鼓的画面。【摄影:张凯芬】

◎爱的种子 无远弗届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印度的日常生活环境,学校在一周前的人文课上精心安排了一堂以印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影片中展示了印度同龄孩子的生活情境:他们每天需要长途跋涉才能上学,许多孩子甚至没有鞋穿。影片中的居民生活贫困,居住条件极其简陋;屋子没有门、没有水、没地方冲凉、没风扇没冷气,更别提网络和手机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吃饱饭已经是最大的幸运和感恩。

六年级毅力班的卢承邑在观看了老师播放的印度影片后,决定在儿童节当天将家中的竹筒带到学校,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捐出,用于帮助他们购买一些文具和生活用品。他表示,很感恩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劳付出,因此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生活。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看到一位小男孩因疾病肚子胀鼓鼓的。后来他接受了治疗,看到他康复让我感到很欣慰。”来自六年级毅力班的房靖婉在谈到印度小朋友的生活条件、饮食和学校设施与这里的巨大差距时,表达了她的关切之情,并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她还说:“我想把祝福卡装点得色彩缤纷,送给他们,让他们感到不再孤单,因为有我们的陪伴。”房靖婉表示会积极参与“竹筒回娘家”活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贡献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孩子们。

房靖婉想把祝福卡彩绘得色彩缤纷,送给在印度的同学们,她说:“有我们的陪伴,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摄影:锺国义】
六年级毅力班的同学认真的在看和印度的连线。【摄影:庄贵贺】

六年级毅力班的班导师杨洋说道:“从班上同学的表情看出来,他们很震惊,因为从来不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竟然会有一群孩子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连肚子都塡不饱。”

杨洋老师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课程让学生们意识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学校拥有良好的学习设施,丰富的课外活动,生活中有父母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的优渥条件。杨老师期望学校多举办类似活动,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逐渐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甚至时常不满足,总想要更多。透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能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叶贞贞老师和其她人文老师带动三年级“地球幸福的行业-小小企业家”为主题的活动,结合这次儿童节“让爱传出去-印度”专款专用,让学生们体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助人行善。【摄影:庄贵贺】
Y3毅力班的学生们用心制作奶昔,一杯杯的奶昔营收所得悉数捐出,“让爱传出去-印度”。【摄影:王湄琳】

◎爱无国界  让爱飞扬

今年小学三年级举办了以“地球幸福的行业--小小企业家”为主题的活动,结合这次儿童节“让爱传出去--印度”专款捐献,让学生们体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助人行善。其中三年级毅力班的全体学生经过两个月的筹备,积极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决心把营收所得悉数在儿童节的 “竹筒回娘家”时段捐出,让爱传出去。

班导师叶贞贞老师作为今年儿童节的总策划,与学生们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制作并销售烤奶酪三明治、奶昔和饺子减压玩具。在活动中,大家分工合作,负责送货以及准备饮料和食物。家长们也热心支持,协助准备食材并提供赞助。孩子们不仅筹得善款,将爱心送往印度,还在实践中学会了经营、公益精神及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即便遇到如算错钱和送错货等挑战,大家也积极检讨改进,使这次活动成为一次充满爱与成长的经历。

叶涵莛是三年级包容班的学生。在这次送爱活动中,她的班级也举办了一场义卖会,负责收集老师们的订单和款项,然后在烘焙教室制作食物。她们义卖食物有柠檬蜜糖水和披萨;包装好后,便将餐点送给那些下单的老师们。叶涵莛同学表示:“通过这次义卖,我学到了如何赚钱、售卖食物以及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她每天都会投五十仙到竹筒里,并鼓励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这些钱将帮助购买袜子和书包送到印度去。

叶涵莛每天都会把五十仙投入竹筒,今天她特别记得带来,这些钱将用来购买袜子和书包,帮助有需要的人。【摄影:吴崇民】

整个儿童节活动及连线互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国家孩子们的生活差距,并深刻体会到珍惜当前的幸福。通过手语表演〈地球的孩子〉和募捐活动,学生们跨越数千公里与印度的孩子们心灵相通,传递了关爱与温暖。这不仅是一场爱的行动,也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资源,幷认识到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改变。

(注1)Suryapura Government School
(注2)Namaste源自印度,是印度及南亚地区的传统问候语,通常伴随双手合十并微微鞠躬,意为“我向你致敬”或“我向你内在的神性致敬”,象征着对彼此的尊重与祝福。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