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响应世界地球日 善待资源续物命

学生收集家里要丢弃的塑料。老师带动学生一起制作环保砖,给予塑料“第二次”生命。 【摄影:黄莉燕】

世界地球日定于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宣导和实践环境保护的观念。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到地球面临的问题和实践环保在生活中,老师们在3月11日就开始环保醒觉相关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

◎保护地球 我们行

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幼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与大自然的美,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地球宛如一位充满生命力的母亲,拥有广阔的海洋、茂密的森林以及滋养大地和人类的河流。

然而,老师也让学生们意识到地球目前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的另一面。温室效应、海洋垃圾、大规模的伐木活动以及城市中不断排烟的工厂与交通工具,让地球陷入病态之中。学生们同时看到了地球的美丽与哀愁。

老师巧妙地将地球的不适症状比喩为人类常见的病征,好比地球头晕时,造成地震;地球打喷嚏则引发海啸;地球发烧会导致林火;地球腹泻会发生土崩,以此譬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幼教部的学生纷纷举手表态,“我们可以帮助地球妈妈!”,可以节省用水用电、不用纸巾和塑胶袋、改用手帕和环保袋、不乱丢垃圾、要做环保分类、种树等方案涌现。

五岁毅力班的叶雯莹老师准备了三个宝特甁来做土石流实验。学生将水倒进三个不同的宝特甁里,没有种植任何植物的宝特甁流出来的水又快又急,就像土石流。叶雯莹老师解释,这就是发生土石流的原因,也强调植物对大地的保护起很大作用。

五岁感恩班的戴慧萍老师让学生们更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根部,她准备了一盆植物,现场轻轻拔起这棵植物,孩子们惊叹不已 —— 原来植物的根与泥土紧密相连,即便离开花盆,泥土也紧紧地贴附在根部上。这次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在土壤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叶雯莹老师准备种了草的宝特甁、铺满枯叶的宝特甁和只有泥土的宝特甁,之后倒水展示发生土崩的原因。她强调植物对大地的保护起很大作用。 【摄影:黄莉燕】

◎拒绝塑料 拯救海洋

幼教老师们在课室设计了垃圾海洋现场,让学生与垃圾一起上课。当学生进入教室,他们看到眼前的景象,一脸错愕。老师要求学生躺在垃圾海洋中,学生们很抗拒,当老师作势要把垃圾往下丢,躺在地上的孩子们个个吓得尖叫起来…,老师随即提问: “海洋生物会喊叫吗? ”经此体验,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感受海洋生物生活在垃圾围绕的家是什么感受。

老师接着考考学生们塑料成品的“生命周期”,当知道各种塑料成品的寿命都那么长,不只几十年,有的更是上百年的,学生们都很惊讶。也了解到对于塑料制品除了减少、不使用、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然而,拒绝使用是最好的方法。

此外,不能回收的塑料袋只好拿来做环保手工品,也可以做成“环保砖”( Eco Brick ) 。所以学生们都有一项在家任务,就是与父母一同完成一甁一点五公升的环保砖,完成之后老师们会把环保磗集结制成环保凳,这项活动无形中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同时增进亲子关系。环保凳将放置在教室内,为学生们提供座位,延续物命,也见证他们履行环保行动的“标志” ,激励着他们继续为环境做出贡献。

与垃圾一起上课,还要躺在垃圾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感受海洋生物生活在垃圾围绕的家是什么感受。 【摄影:王秋缌】

◎省水省电 为地球加油

幼教部透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模拟没水没电的情境让学生们体验其中的挑战。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水和电对日常生活的必要性,以及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五岁毅力班的学生发现班上的厕所没水,老师开始与学生们讨论没水所带来的后果,要如何解决?学生们觉得班上不能没有水,要洗手、冲厕所,所以学生开始寻找水源。

不同班级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把水从供水站带回各自的班上。辛苦的寻水、挑水经历让学生学会了节约用水。他们只用了少量的水洗手,并且意识到洗过手的水还可以再利用来冲洗厕所,孩子们深深体验到水是有多么的重要。

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在家从未经历过断电的情况,他们普遍认为电是不会用完的资源。老师解释:如果很多人同时需要使用电力,电源就可能会供不应求。老师继续问到没电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孩子们纷纷表示,没电意味着无法煮饭、冰箱无法运作、食物可能会腐坏、无法观看卡通节目、无法洗衣服、没有冷气、风扇也无法运转,家里会变得非常闷热。

因此,老师提醒同学们,没电会带来许多不便,应该节省用电,关掉不需要使用的电器,这不仅节省电力,也是保护地球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应该感恩能够拥有电力资源可供使用。

幼儿园主任戴慧萍对为期一个月的这一系列环保觉醒活动的成果感到非常欣慰。家长们纷纷回馈,他们的孩子深刻领悟到如何爱护和保护地球。孩子们不仅会主动提醒家长使用环保袋,还会积极向亲朋好友传递环保理念,告诉他们不能再使用塑料制品了,否则大家就会和海龟一样与塑料品一起生活!

一位家长还分享说,孩子会去赞扬他人,对使用环保袋的人说:“你眞棒!”这些积极的变化让人看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所需的重要素养。

断水体验,学生使用扁担挑水,肩膀很疼。但这次经历让学生学会了节约用水。【摄影:潘爱丽】

◎资源重用 减负担

五年级科学课运用主题教学,在植物发芽长大的主题中,老师除了教导植物发芽需要的条件,也注入了植物对人类、大地和地球所有生物的重要性。老师让学生们学习种植,观察种子发芽,植物长大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慈悲心。

科学老师把环保5R中“重用”的槪念带给学生,请学生们运用环保资源制作种植的容器。学生还用心的给容器装饰,每一位学生的容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锺紫滢在五年级科学课运用主题教学,让学生们学习种植,观察种子发芽,植物长大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慈爱心。【摄影:黄莉燕】

五年级勇气班的洪巧恩家里有种植蝶豆花,她用宝特甁亲手制作容器,放了老师准备的泥土后,把蝶豆花的种子种下,她还把种子带来与同学分享。

洪巧恩说:“植物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也不会有生命。我们要观察种子发芽长大。我的蝶豆花需要成长的空间,等它发芽长大后,我会把它移到更大的容器,让它继续长大。”

庄哲楷来自五年级勇气班,他在家寻找能用的资源制作种植容器,并用心装饰。 “我们要重用塑料甁,保护地球妈妈,人类才能继续在地球生存下去。”

五年级科学老师钟紫滢受访时表示,“配合环保日,回收容器制作挂饰盆栽,不但能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长、学习种植,也能让学生实践重复使用塑料容器,延续塑料生命,减少垃圾。”

洪巧恩(中)说:“植物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也不会有生命。我的蝶豆花需要成长的空间,等它发芽长大,我会把它移到更大的容器,让它继续长大。” 【摄影:黄莉燕】
庄哲楷在家寻找能用的资源制作种植容器,并用心装饰。 “我们要重用塑料甁,保护地球妈妈,人类才能继续在地球生存下去。” 【摄影:黄莉燕】

◎十指口诀 资源分类

三年级的人文课安排在三月到四月期间,唤醒学生对垃圾分类以及对环境环保的意识。 “不要用塑料产品” 、 “自带餐具,用环保袋” 、 “回收资源再分类”,当老师问到要如何环保爱地球的时候,三年级的学生都纷纷举手回答,大家都有基本的环保意识。老师也借此机会带出地球被污染的后果,希望人人都实行资源环保分类。

老师也在班上分享资源分类的“十指口诀” ,亦带动全班学生把双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背诵十指口诀。

三年级知足班的叶哲希上人文课的时候非常踊跃。他说:“塑料、微塑料会伤害动物。不用塑料包装的产品,减少用使用塑料物品,勤做环保回收。”叶哲希平日都有检查塑料标签的习惯,不能环保回收的尽量不用,眞的需要用时,也要减少使用。叶哲希不忘呼吁大家:“制作环保砖很简单,只需要宝特甁,再把不能回收的塑料剪小塞入瓶内,再用铁枝或木枝把塑料碎挤压就可以了。这个任务,全部人都能做得到。”

 

叶哲希同学分享说:“塑料、微塑料会伤害动物。我们要实践减碳生活,能骑脚踏车,就不驾车。不用塑料包装的产品,减少使用塑料物品,勤做环保回收。” 【摄影:黄莉燕】

◎塑胶垃圾 危害海洋生物告急

海洋生物的公敌旣是人类制造的塑胶垃圾,它不但严重破坏海洋生物,还会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类的食物链,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四年级学生上美术课时,老师运用海洋生物教育影片来唤醒学生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学生们从影片上得知塑胶对生物造成的危害,心中对这些频临绝种的海洋生物产生怜悯之心。

学生们分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设计有关环保元素的海报。他们有的画乌龟、有的画鲸鱼、有的画八爪鱼等。过后为这些动物上色,再利用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塑胶作为海报的点缀,接着写上创意的口号,从而激发人们拯救海洋生物的意识。

美术老师在个别班中筛选学生优秀的作品,然后展示在学校特别为地球日而设立在校园的展览区,让全校的师生和家长能够一起来观赏学生的创意作品和合作的成果,从而影响更多人一起来关注环保这个课题。

四年级美术课,学生以画作唤醒人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内容包括海洋最大的生物——鲸鱼,也因为误食了过多的塑胶导致内部堆积过多而死亡等讯息。【摄影:黄莉燕】
学生把作品展现在环保展中,并向来参观的学生介绍及推广爱护海洋以及环保回收的讯息。【摄影:黄莉燕】

◎记录减塑 过程落实环保生活

六年级学生上历史课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老师跟学生们分享静思语“希望大地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开始”,让学生意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性,人类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浪费和过度的开发,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节省能源、减少用塑胶等一次性物品来保护地球资源。

学生学习将环保落实在生活中,他们必须从一开始用很多的塑胶到最后慢慢减少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运用海报、时间线或者漫画作为呈现。老师也会把一些好的作品放在展览区,供大家观赏的同时也交流想法,鼓励大家采取行动,一起为保护地球尽一分力。

六年级毅力班的罗泽轩认为环保很重要,他从这次地球日的活动中获益良多。泽轩也把他储存雨水再使用的过程用时间线呈现出来,他觉得雨水比较干净,也很容易过滤再做个别用途。

罗泽轩的母亲有教育弟弟和他要落实环保生活。他们去慈济环保站做资源分类。泽轩认为环保很重要,以后才可以有一个干净的地球来生活。【摄影:郑婉华】

◎环保意识 在学生心中发芽

学校地球日活动中负责小学部的叶筱慧老师分享说,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是一间大型的学校,学生人数多也造成塑胶使用多,尤其是看见食堂的垃圾桶中有很多丢弃的包装袋,觉得很可惜。她说,塑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我们能通过使用环保餐具和环保袋来尽量避免使用。她认为学生们必须要懂得做环保资源分类,学习让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或者手工艺品。

筱慧老师也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中,环保的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尤其是展示区中的各种方法也教导大家要积极实践环保生活。她引用证严法师的静思语, “要改变别人,就先要改变自己”,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做起,然后再影响家人和朋友一起加入爱地球行列!

叶筱慧老师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她引用证严法师的静思语“要改变别人就先要改变自己”,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做起,然后再影响家人和朋友一起加入爱地球行列。【摄影:黄莉燕】

(资料来源:廖惠香、郑美仪、叶佳宁、张凯芬、锺葆灵)

Pin It

延伸阅读